了解最新你所在地址试管婴儿费用试管婴儿中介公司试管婴儿资讯以及其它试管相关技术。
14岁女孩成功移植心脏,手术醒来第一句话:感谢雷锋|郭明义
试管需知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无故收费的机构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切勿个人与个人合作。
会员级别: 免费会员(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神州中泰国际医疗集团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咨询电话:
18908074581
联系微信: 18908074581
  • 想要入驻中泰忧孕网站可以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前言
2021年4月份,一位年仅14岁名叫于丰源的小女孩,成功地换了一颗健康的心脏,获得了重生;当她手术醒来之后,医生问她身体有什么感受时,她没有直接回复医生的问话;
只是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话:感谢医生叔叔,感谢雷锋叔叔。




我们都知道,雷锋叔叔已经离世多年,可这位名叫于丰源的小女孩,却在这个时候说出了感谢雷锋叔叔的话语,让人感到非常地诧异;
原来,于丰源要感谢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部队的子弟兵,而这一群部队的子弟兵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名字“雷锋”。


逝者已去,但精神长存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工程兵某团因公牺牲。
1963年3月5日,老一辈的革命家发出了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也成为了传承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的前沿部队。
1963年5月份,雷锋所属的四班被命名为“雷锋班”。
“雷锋班”建立至今70年来,这支部队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走进部队学雷锋,走出部队做雷锋;
这支部队培养出了上千名优秀的官兵,他们离开部队之后,仍然没有忘记雷锋精神;离开部队后,他们都成了学习雷锋的带头人。
在“雷锋班”里,他们有一样宝贝,几乎占据了储藏室一半的空间;




他们的宝贝,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不同国家的信件;而信件的收信人都是同一个名字:雷锋班。
在这些封信件当中,其中最远的信件来自非洲,来信人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岁的老人;来信人年纪最小的,有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在这些信件当中,不仅有手书信件,还有盲文信;
在这些信件中:有感谢的,有交流的,有祝福的,而更多的则是求助的;
自“雷锋班”建立以后,“雷锋班”便一直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群众的来信,“雷锋班”也因此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在不耽误工作和训练的情况下,全班人员要负责读要每一封信,并且,给有必要的信件书写回信。
随着时光的推移,“雷锋班”迄今为止,已经收到了足足50万封的信件;
而在这50万封的来信中,有着一些特殊的来信,它们不会被收藏在储藏室里,而是被珍藏在每一位“雷锋班”战士的手机里;
眼前图片里的聊天记录,就是一份收藏在“雷锋班”第25任班长毕万昌手机中的一段聊天记录;




从联系人的备注中,可以看到,发来信息的人名叫于德生;而这个于德生,就是文章最前端所说,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女孩于丰源的父亲;
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于德生最真实最淳朴的感激之情,也能感受到一位父亲在女儿重获新生后的那种喜悦;


于丰源与“雷锋班”结下情缘


谈及于丰源与“雷锋班”的情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地熟悉;这个人就是有着“当代雷锋”之称的中国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
郭明义,是当代学习雷锋的代表人物;
1977年,19岁的郭明义参军入伍,而将他送入部队的人,正是当年同样将雷锋送入部队的老红军于新元。
郭明义先参军,再入党;退伍后,又来到了雷锋曾经工作的鞍钢就职,走着雷锋曾经走过的轨迹,这让他深受雷锋的影响;
郭明义以雷锋作为榜样,几十年如一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后来,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




2009年7月,郭明义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矢志不渝的传承雷锋精神。
在学习雷锋的道路上,郭明毅身先士卒。
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带动了超过230万人加入学习雷锋的队伍中来,他们参加了无数义务献工、献血、捐助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等等活动。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善举,在2021年年初的时候,一位父亲慕名找到了他们,他就是于丰元的父亲。
他们家住在鞍山市岫岩县,三年前,于德生的女儿于丰源由于长时间感冒,引发了扩张性心肌炎、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
身为农民的于德生为了给女儿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虽然暂时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女儿,但也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可无情的现实,再一次给了这个本已入不敷出的家庭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2021年初的时候,于丰源的病情突然复发,到了非要移植心脏不可的地步。
可昂高的治疗费用,让于丰源的父亲无能为力,手术治疗初期的费用,需要30万元,如果筹集不到30万元的手术费,女儿就不能做心脏移植手术;
万般无奈的于德生,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郭明义爱心团队。
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的郭明义,立刻组织起爱心团队的成员,他们迅速帮助联系医院,协调心源,又开展募捐。
在刚刚筹集到20万元的时候,医院来消息说,找到了相匹配的心源。
这个消息的传来,让所有人都很兴奋;可随后传来的消息又让他们陷入忧虑:医生告知他们,为了不耽误最佳的救治时间,建议最好在两天后就要进行手术。
可手术费才筹集到20万,两天之内,从哪里筹集到剩余的10万手术费呢?




面对这紧急的时间,郭明义和他的爱心团队顿时陷入了沉思,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郭明义突然站起身来,对大伙儿说:我有办法,咱们去找雷锋,找雷锋存折。
于是,郭明义给雷锋班第25任班长毕万昌打了紧急求助电话,而且特别说明两天内需要筹集10万元。
毕万昌在街道郭明义的求助电话后,立马行动了起来;最后,通过“雷锋存折”和部队的资助,仅仅一天的时间,就为于丰源筹集了善款143692.6元。
手术费及时地筹集,于丰源也被及时地推进了手术室;让所有人感到欣慰的是,于丰源的手术非常地成功;




2021年6月,于丰源顺利出院,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对此,于丰源说道:是“雷锋”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长大后,我也要加入学雷锋的行列,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雷锋存折”的来源


1960年春季的一天,雷锋出现在了抚顺百货储蓄所,开了一个账户,办理了存款业务;
而他的第一笔存款是100元;100元,在当今,或许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个数字不足挂齿,可是在1960年的时候,雷锋每个月的补贴只有6元钱,100元相当于是他一年多的补贴;
当时,为雷锋办理存款业务的工作人员非常的吃惊,经过简单的交谈后,他们才知道,这笔钱,是雷锋在鞍钢当工人时的工资积蓄,和当兵后的补贴所积攒下来的。
就这样,雷锋有了自己的第一笔存款,雷锋存折也就此出现。
从此之后,雷锋就成了储蓄所的常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拥有着这样一笔巨款的雷锋,却从来没有为自己来这里取过一分钱;
每当雷锋去取钱的时候,那就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雷锋逝世之后,老班长把这本存折留了下来;此后,“雷锋班”的战士们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了纪念雷锋,展开“雷锋存折”续存的活动,因此,“雷锋存折”里的存款也越积越多。




60年来,“雷锋存折”就像一颗火种,成为了扶贫济困、传承雷锋精神的载体,也让雷锋精神的火炬越燃越旺,永不熄灭。
雷锋本人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依然活在人民的心里,也活在中华大地之上。


雷锋精神走上了国外的舞台


60年来,雷锋精神不仅仅飘散在祖国的每个角落,更走上了世界舞台;
1989年,利比里亚持续发生了内战,而这一持续,就持续了14年之久;
因连续14年的内战,利比里亚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致使利比里亚全国上下几乎没有电力;饮用水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卫生条件更是极其恶劣,疾病横行,人民生活举步维艰。




2003年10月,利比里亚内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机构致电我国防部,要求我国派遣一支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参加维和行动;
于是,我国应联合国邀请,组成运输、工兵、医疗三支分队,共558人参加利比里亚的战后维和任务。
在这批参与维和任务的人员中,有275名工作人员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的工程兵大队;其中,大部分官兵都是来自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
经过了20天的选拔,这支工程大队集结完毕,开始封闭训练。
2004年4月6日,中国维和部队的官兵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登上了飞赴利比里亚的飞机。
初到利比里亚,一切都是陌生的,条件也是非常地艰苦:没有营房,只能住帐篷;
在当时,而利比里亚正逢雨季,每天都会下几次大雨;
然而,环境的不适应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则是这个地区不稳定的局势,维和部队随时都有可能会陷入危险当中;
由于多年战乱,利比里亚已是满目疮痍;人们向往和平,但在利比里亚想谈和平却不那么的容易。
刚刚抵达利比里亚的期间,时不时地就会发生当地非法武装劫持维和部队车辆的事件,他们手拿武器去劫持一些人手有限的物资、车辆;
为了保全官兵的安全,长官也只能任由他们将那些珍贵的维和物资搬走;虽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但危险依然还是伴随着他们左右。
虽然每天与危险相伴,但却没有削弱工程大队官兵们帮助当地人重建家园的热情;也正是在此期间,一段跨越国际的友谊就此建立。
在雷锋纪念馆内,收藏着一个特殊的纪念本,上面的留言全部都是由外国文字写成的,这是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们带回来的;
其中,有着这样一份珍贵留言;在这篇留言中,最显眼的就是中间一个小孩子的手印;




留下这个手印的人,是一名叫做那乌的非洲小男孩;而在这个手印的上方,是这位小男孩的母亲用英文写下的一段话;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感谢叫雷锋的中国军人,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那乌当时还不会写字,所以他用自己小小的手印表达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深切的感激。
这份跨越国际被带回来的感谢信也一直被珍藏在雷锋纪念馆内。
那么,那乌的母亲,为什么会写到:感谢叫雷锋的军人呢?
2004年6月,在工程大队抵达利比里亚两个月后,在塞斯特斯河畔,刚刚结束当天架设钢桥任务的维和官兵们,正准备登车返航。
就在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黑人妇女哭喊着,并越过了警戒线,冲到维和官兵面前;
经过翻译,大家得知她叫米扎耶,她怀里抱着一个正在啼哭的孩童,那个孩子名字叫做那乌,而那乌当时因高烧陷入了昏迷,而附近唯一能进行抢救的医院,就在还未搭建好的钢桥的对面;
所以,她希望维和官兵可以带着她和孩子通过这座正在架设中的钢桥到河对岸去。
虽然钢桥架设已经大体完整,但是离可以让人安全通过,还需要最后的收尾工作。
面对逐渐暗下去的天色,当地非法武装很有可能对工作人员发动袭击,抢夺物资的危险,维和官兵短暂的进行了讨论,决定不管情况如何,先救人要紧;
最后得到总部的许可之后,已经忙碌了一天的维和官兵们,再一次投入施工,开始抢建钢桥;
在施工的期间,很多周围的百姓被中国军人的精神所感动,自发的加入施工队伍。
最后,经过六个小时的奋战,钢桥提前架好,纳乌因此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在孩子得到救治后,那乌的母亲向维和官兵询问他们的名字时,维和官兵只告诉这位母亲:我们部队的名字叫做:雷锋。
正是因此,雷锋的名号在利比里亚口口相传,人们对于这支叫做雷锋的部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雷锋部队在利比里亚当地架桥铺路,更是不顾生命危险,帮助处理化学毒剂,清除安全隐患。
而维和部队所做的一切,都被当地的百姓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因此,雷锋部队的名号在当地迅速地传开了,很多人都慕名想要看看中国的雷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为此,中国维和部队的官兵们便在当地建立起了一间简单的雷锋展示馆;
最后,部队所在地的省长彼得参观了之后评价说道:我知道中国工程兵为什么都那么的出色了,因为他们都是雷锋。
在维和八个多月的时间里,雷锋部队为利比里亚架设桥梁21座,抢修道路678公里,打通了四条重要干线。
在他们完成任务,准备回国之前,当地政府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向他们赠送了一块浮雕牌匾,牌匾上面写着:中国雷锋永恒。




结语


从“雷锋班”收到的这50万封来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雷锋精神:是公而忘私的,是奋不顾身的,是无私奉献的;
雷锋精神可以跨越年龄、身份、国家;而这种精神更蕴含着人们对于人性真善美的向往。
正如1958年6月7日,雷锋写下的那篇著名日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日夜坚守在生活的岗位上?